SJ-0122B 林肯/lincoln 第二版
【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】獨享夢工廠美A、得利港A區雙版藍光復合版本,薈萃中法日泰悉數官方素材精華,優選港A區框架,美A區更優畫質視頻,DTS-HD 7.1高清無損原音,集成獨家央視國配,官方中英法西日韓泰字幕,保留原版完整幕後花絮內容並附全程官方中文字幕,額外超值加贈金像獎之夜高光華彩時刻
英語DTS-HD7.1 法語5.1-384 國語2.0-192 日語5.1-384 泰語5.1-384
英 法 西 中簡 中繁 中繁 日 韓 泰
※電影《林肯》的拍攝之旅
※角色相伴
※歷史的掛毯:弗尼吉亞的裏士滿
※塑造過去
※和肯一起生活
※追隨林肯的腳步
※奧斯卡頒獎典禮華彩片段(獨有)
普利策獎得主托尼·庫什納執筆,奧斯卡導演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執導,兩屆影帝丹尼爾·戴-劉易斯主演經典林肯傳記電影,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12項大獎提名並斬獲最佳男主角、最佳藝術指導大獎
洗版:加獨家央視國配
導演: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編劇: 托尼·庫什納
主演: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/ 莎莉·菲爾德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LJ-0523A 林肯/lincoln (2012)
【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】獨享夢工廠美A、得利港A區雙版藍光復合版本,薈萃中法日泰悉數官方素材精華,優選港A區框架,美A區更優畫質視頻,DTS-HD 7.1高清無損原音,集成獨家央視國配,官方中英法西日韓泰字幕,保留原版完整幕後花絮內容並附全程官方中文字幕,額外超值加贈金像獎之夜高光華彩時刻
英語DTS-HD7.1 法語5.1-384 國語2.0-192 日語5.1-384 泰語5.1-384
英 法 西 中簡 中繁 中繁 日 韓 泰
※電影《林肯》的拍攝之旅
※與角色相伴
※歷史的掛毯:弗尼吉亞的裏士滿
※塑造過去
和林肯一起生活
※追隨林肯的腳步
※奧斯卡頒獎典禮華彩片段(獨有)
普利策獎得主托尼·庫什納執筆,奧斯卡導演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執導,兩屆影帝丹尼爾·戴-劉易斯主演經典林肯傳記電影
獲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12項大獎提名並斬獲最佳男主角、最佳藝術指導大獎
導演: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編劇: 托尼·庫什納 / 多麗絲·肯斯·古德溫
主演: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/ 莎莉·菲爾德 / 大衛·斯特雷澤恩 / 約瑟夫·高登-萊維特 / 詹姆斯·斯派德
林肯 Lincoln (2012)
導演: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編劇: Doris Kearns Goodwin / 托尼·庫什納 / 約翰·洛根 / Paul Webb
主演: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/ 莎莉·菲爾德 / 湯米·李·瓊斯 / 約瑟夫·高登-萊維特 / 李·佩斯 / 詹姆斯·斯派德 / 傑基·厄爾·哈利 / 大衛·斯特雷澤恩 / 布魯斯·麥克吉爾 / 大衛·科斯塔貝爾 / 約翰·浩克斯
類型: 劇情 / 傳記 / 歷史 / 戰爭
製片國家/地區: 美國
語言: 英語
上映日期: 2012-11-16(美國)
片長: 150分鐘
又名: 林肯傳
片名:林肯(Lincoln)
首映:2012年
產地:美國
類型:傳記/劇情/歷史/戰爭
導演: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(Steven Spielberg)
演:丹尼爾·戴-劉易斯(Daniel Day-Lewis)/莎莉·菲爾德(Sally Field)
獎項:共獲52項大獎107項提名,包括:
2013年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製作設計/最佳男主角並提名最佳影片/最佳導演/最佳攝影/最佳服裝設計/最佳剪輯/最佳原創歌曲/最佳音響效果/最佳男配角/最佳女配角/最佳改編劇本
2013年第70屆金球獎劇情電影最佳男主角並提名最佳劇情電影/最佳電影導演/最佳原創配樂/最佳男配角/最佳女配角/最佳劇本
2013年第66屆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最佳男主角並提名最佳影片/最佳改編劇本/最佳攝影/最佳服裝設計/最佳化妝和發型/最佳原創音樂/最佳製作設計/最佳男配角/最佳女配角
劇情:1865年,持續四年的美國內戰進入了尾聲,亞伯拉罕·林肯總統(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Daniel Day-Lewis 飾)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任期。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後四個月,林肯一直在致力於一場比內戰還艱苦的戰役: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在國會的通過。該法案將從法理上永久廢除奴隸製在美國的存在。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時機異常糟糕:廢奴思想缺少人民的響應;國會為保守勢力把持;支持廢奴的激進派也不滿林肯的作風。當分裂出去的南部州表達了重回談判桌和終結內戰的意願後,林肯發現他面臨一個兩難的痛苦決定:是獲得妥協的和平,還是堅守內心的道德?是結束奴隸製,還是結束戰爭?「假如奴隸製不是錯誤,那就沒有對的了。」根據歷史著作《對手的團隊:林肯的政治智慧》改編,由普利策獎得主托尼·庫什納執筆,奧斯卡導演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執導,兩屆影帝丹尼爾·戴-劉易斯主演的傳記大片《林肯》引領觀眾走近林肯一生中最偉大的成就:廢除奴隸製。電影中的林肯是充滿靈活智慧的政治家,也是運籌帷幄的三軍統帥;是痛失愛子的慈父,也是心懷內疚的丈夫。當他的國家處在最迷惘的一刻時,林肯以超人的遠見將目光及於戰爭之外,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改變一個國家前進方向的偉大博弈中。他想說服美國人民:當不同膚色的人擡頭仰望,看到的將是同一片星空。
劇情簡介
1865年,持續四年的美國內戰進入了尾聲,亞伯拉罕·林肯總統(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Daniel Day-Lewis 飾)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任期。在生命和任期的最後四個月,林肯一直在致力於一場比內戰還艱苦的戰役: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在國會的通過。該法案將從法理上永久廢除奴隸製在美國的存在。然而修正案提出的時機異常糟糕:廢奴思想缺少人民的響應;國會為保守勢力把持;支持廢奴的激進派也不滿林肯的作風。當分裂出去的南部州表達了重回談判桌和終結內戰的意願後,林肯發現他面臨一個兩難的痛苦決定:是獲得妥協的和平,還是堅守內心的道德?是結束奴隸製,還是結束戰爭?
「假如奴隸製不是錯誤,那就沒有對的了。」根據歷史著作《對手的團隊:林肯的政治智慧》改編,由普利策獎得主托尼·庫什納執筆,奧斯卡導演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執導,兩屆影帝丹尼爾·戴-劉易斯主演的傳記大片《林肯》引領觀眾走近林肯一生中最偉大的成就:廢除奴隸製。電影中的林肯是充滿靈活智慧的政治家,也是運籌帷幄的三軍統帥;是痛失愛子的慈父,也是心懷內疚的丈夫。當他的國家處在最迷惘的一刻時,林肯以超人的遠見將目光及於戰爭之外,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改變一個國家前進方向的偉大博弈中。他想說服美國人民:當不同膚色的人擡頭仰望,看到的將是同一片星空。
電影講述的是這位總統遇刺身亡前最後四個月的生平經歷。 故事圍繞著南北戰爭展開,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,面對種種壓力,林肯和他的團隊運籌帷幄,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,統一了美國。
本片主要根據普利策獲獎得主、歷史學家Doris Kearns Goodwin的著作《對手團隊:政治天才林肯》(Team of Rivals: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)改編而成,該書描寫了林肯政治團隊「四虎將」總檢察長Edward Bates、國務卿William H. Seward、戰爭部長Edwin M. Stanton、財政部長Salmon P. Chase眼中的林肯,這些人都曾是林肯競選總統時的競爭者,但後來被林肯強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,成為他的得力幹將。故事圍繞著南北戰爭展開,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,面對種種壓力,林肯和他的團隊運籌帷幄,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,統一了美國。
一句話評論
《林肯》是一部巨製,又是一個悖論。看上去,影片裏所表現的僅僅是夢境,但是這又是實實在在的歷史。
——《娛樂周刊》
當影片結束的時候,你會發現自己對林肯知之甚少。但是你所了解到的那些,卻讓你覺得那是你和林肯一同經歷的。
——《紐約雜誌》
雖然歷史學家會有一大堆反對意見,但是丹尼爾·戴-劉易斯絕對塑造出了以為美國最具影響力和象征性人物的特色。
——《綜藝雜誌》
影片信息量巨大、有趣又非常正統,是一部表現林肯生活和精神的佳作。
——《好萊塢報道者》
幕後製作
電影《林肯》由《慕尼黑慘案》編劇托尼·庫什納操刀劇本。除丹尼爾·戴-劉易斯飾演林肯之外,兩屆奧斯卡影後莎莉·菲爾德飾演林肯的妻子,大衛·斯特雷澤恩、湯米·李·瓊斯、約瑟夫·高登-萊維特、詹姆斯·斯派德等實力派演員也將加盟。斯皮爾伯格稱《林肯》不是一部戰爭片,但劇情涉及美國內戰,會出現幾場戰爭戲,劇組已經得到許可,會到維吉尼亞等發生過重要戰役的地點實景拍攝。
發布者: Mtime (2011-12-01 11:09:58)
斯皮爾伯格12年的準備
要拍攝關於偉大的林肯的影片,是斯皮爾伯格的夙願。不過,一直沒有找到好的切入點和角度,也讓他的這部宏偉的電影遲遲沒有開拍。2000年,斯皮爾伯格級開始為這部電影收集資料了。後來,他遇見了普利策獲獎得主、歷史學家桃瑞絲·吉恩斯·古德溫,並且決定把她的歷史作品《對手團隊:政治天才林肯》作為他的影片的改編來源。因為這部作品的篇幅浩瀚,所以一股腦地全部拉進電影是非常不現實的,所以改編就非常重要。為了把作品中的精髓和那種對人物的把握帶入劇本,編劇托尼·庫什納為此付出了6年的時間。庫什納說:\\\\\\\"林肯的那些豐功偉績已經不需要再訴說了,所以在這部電影裏,我們展示的是林肯和他身邊的人的關系,展示的是林肯的工作態度和他的那種細膩的處事能力。我的意思是,在那種非常詭譎的政治環境下,在那種既要贏得戰爭又要施行新製度的情況下,林肯的執政能力和推動國家前進的能力。我覺得,這是非常令人敬佩和敬仰的。\\\\\\\"
而在斯皮爾伯格的眼中,這部電影則是一部講述林肯和他的工作的影片。斯皮爾伯格說:\\\\\\\"處在工作狀態中的林肯,而不是那種被歷史書寫爛的林肯的功績--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。我甚至認為林肯是有史以來工作成就最為偉大的總統。雖然這種說法存在著不少的爭議,但是林肯的故事卻是令我欲罷不能地要訴說出來的。\\\\\\\"在開拍前幾個月,斯皮爾伯格專門在片場建造了一個白宮的橢圓辦公室,裏面的一切都是按照文獻上的資料來建造的。他用了和林肯一樣的壁紙,擺放了和林肯一樣的書籍。他為的就是能切實地還原歷史人物的本身面貌。斯皮爾伯格說:\\\\\\\"我覺得這種外部環境的內容非常重要,這是塑造一個人物的起點,也是營造真實性的方法。讓演員在這樣的環境中表演,就能很容易地引入一種代入感,並且讓人們能對此發出一些驚嘆之聲。\\\\\\\"
丹尼爾·戴-劉易斯的新挑戰
雖然有一大批演技派演員的助陣,但是整個演職人員裏最令人關註的還是林肯的扮演者丹尼爾·戴-劉易斯。而對於這個英國演員來說,扮演林肯這個美國總統最難的在於兩件事,第一是改掉自己的英國口音,第二則是要給這個角色尋找到一個合適的聲音--因為聲音不對,再好的戲也出不來。
對於前者,丹尼爾·戴-劉易斯很有經驗,因為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在銀幕上用美國口音扮演美國的角色了。而對於後者,對劉易斯來說,則是一個挑戰。劉易斯說:\\\\\\\"很多人認為,林肯是一國之君,又有著不俗的口才,做了很多著名的演講,所以就一定要有一個洪亮的大嗓門,其實這恰恰相反。根據我們現有的很多資料、歷史學家的研究以及結合林肯的經歷來看,沒有人能肯定林肯的聲音是什麼樣的,這給我的表演帶來了一些\\\\\\\'運氣\\\\\\\'的成分,因為我可以根據需要來\\\\\\\'創造\\\\\\\'林肯的聲音。總的來說,我覺得林肯的聲音應該是有點高的,共鳴部分在腦袋的位置,因為這樣才能讓他在演講的過程中被所有的各種聽見,而且也能讓他維持兩個小時甚至是三個小時的演說。給予這樣的考慮,我給林肯加上的一個有些尖細、音調比較高的聲音,我覺得這是合理的。\\\\\\\"
雖然這部影片涉及到了美國南北戰爭的情節,但是斯皮爾伯格並沒有把這個當作影片的主要部分來拍攝,涉及戰爭的鏡頭,在這部電影中出現得非常有限。斯皮爾伯格說:\\\\\\\"這是一部講述林肯心靈變化的影片,講述他工作的影片。如果要說南北戰爭,那就要重新確定一條線索,會非常麻煩。所以,在拍攝的周期中,我們幹脆就直接把戰鬥的場面壓縮到了最少。劉易斯的表演,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,因為他的確仔細揣摩了林肯這個角色,從他的習慣動作、服飾裝扮以及聲音的特質,他都做了萬全的準備。我覺得,這是他送給我的最棒的禮物,也是我們的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所在。\\\\\\\"
花絮
·普利策獲獎得主、歷史學家桃瑞絲·吉恩斯·古德溫(Doris Kearns Goodwin)曾經和斯皮爾伯格見過一次面。在那次會面上,斯皮爾伯格說自己會拍一部關於林肯的影片,而古德溫則說自己剛剛寫完了一部關於林肯的歷史學作品《對手團隊:政治天才林肯》(Team of Rivals: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)。斯皮爾伯格沒有等到這個作品出版就問古德溫要了一個拷貝。看完後,他當即決定用這個作品來作為自己影片的改編來源。
·在托尼·庫什納之前,約翰·洛根和保羅·韋伯已經為影片撰寫了一個初版的劇本了。據報道,斯皮爾伯格對托尼·庫什納所撰寫的《慕尼黑》的劇本印象深刻,所以才把他雇傭到了劇組之中。
·在片中,會時常出現林肯的表的滴答聲,這是斯皮爾伯格專門跑到博物館裏,錄製林肯當年所使用的手表的走時聲。
·丹尼爾·戴-劉易斯在本片中扮演林肯,他在《紐約黑幫》裏扮演的屠夫比爾是著名的反對林肯的人物。
·林肯的比克斯比信函曾經出現在斯皮爾伯格的《拯救大兵雷恩》之中。而葛底斯堡演講也曾出現在他執導的《少數派報告》之中。
·連姆·尼森曾經是扮演林肯的人選,但是他則選擇了退出。他的理由是,自己在等待這部電影太多年之後,年齡已經不再適合扮演林肯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丹尼爾·戴-劉易斯。丹尼爾·戴-劉易斯比尼森小5歲,在年齡上更為貼近1865年時候56歲的林肯。
·曾經有傳聞說,哈裏森·福特會在這部電影裏扮演副總統安德魯·約翰遜。不過,在影片拖延了這麼多年之後,這個傳聞也變得不再可信。
·哈爾·霍爾布魯克\\\\\\\">哈爾·霍爾布魯克在片中扮演了皮特森·布萊爾。他曾經在兩部電視迷你劇集裏扮演過林肯,並獲得了艾美獎。
·在拍攝中,導演創建了一個演員聯系本。在這個表上,沒有丹尼爾·戴-劉易斯的名字,寫的是亞伯拉罕·林肯。
林肯 Lincoln 獲獎情況
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 (2013)
最佳影片(提名) 凱瑟琳·肯尼迪 /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改編劇本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最佳攝影(提名) 雅努什·卡明斯基
最佳剪輯(提名) 邁克爾·卡恩
最佳混音(提名)
最佳美術指導 瑞克·卡特 / Jim Erickson
最佳服裝設計(提名) Joanna Johnston
最佳原創配樂(提名) 約翰·威廉姆斯
第70屆金球獎 (2013)
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(提名)
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電影類 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電影類 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電影類 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電影類 最佳編劇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電影類 最佳原創配樂(提名) 約翰·威廉姆斯
第57屆意大利大衛獎 (2013)
最佳外語片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第22屆MTV電影獎 (2013)
MTV電影獎 最佳男演員(提名)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第65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(2013)
最佳電影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第19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(2013)
電影獎 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電影獎 最佳男配角 湯米·李·瓊斯
電影獎 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電影獎 最佳群像(提名) 詹姆斯·斯派德 / 約瑟夫·高登-萊維特 / 大衛·斯特雷澤恩 /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 / 哈爾·霍爾布魯克 / 莎莉·菲爾德 / 湯米·李·瓊斯
第78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女配角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第84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(2013)
年度佳片
第18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(2013)
最佳影片(提名)
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群像表演(提名)
最佳改編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最佳攝影(提名) 雅努什·卡明斯基
最佳剪輯(提名) 邁克爾·卡恩
最佳美術指導(提名) 瑞克·卡特 / Jim Erickson
最佳配樂 約翰·威廉姆斯
最佳服裝設計(提名) Joanna Johnston
最佳化妝(提名)
第17屆金衛星獎 (2012)
電影部門 最佳影片(提名)
電影部門 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電影部門 最佳男主角(提名)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電影部門 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電影部門 最佳美術指導 Curt Beech / David Crank / 瑞克·卡特 / Leslie McDonald
電影部門 最佳改編劇本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電影部門 最佳攝影(提名) 雅努什·卡明斯基
電影部門 最佳原創配樂(提名) 約翰·威廉姆斯
第47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(2013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第11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影片(提名)
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改編劇本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最佳群戲(提名)
最佳配樂(提名) 約翰·威廉姆斯
最佳藝術指導(提名) 瑞克·卡特 / Jim Erickson
第33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女配角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第17屆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改編劇本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第25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影片(提名)
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改編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最佳攝影(提名) 雅努什·卡明斯基
最佳藝術指導(提名)
第11屆舊金山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配角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改編劇本 托尼·庫什納
第46屆堪薩斯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第12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導演(提名) 史蒂文·斯皮爾伯格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原創配樂(提名) 約翰·威廉姆斯
最佳攝影(提名) 雅努什·卡明斯基
最佳服裝設計(提名) Joanna Johnston
十佳影片(提名)
第21屆東南影評人協會獎 (2012)
最佳男主角 丹尼爾·戴-劉易斯
最佳男配角(提名) 湯米·李·瓊斯
最佳女配角(提名) 莎莉·菲爾德
最佳改編劇本(提名) 托尼·庫什納
最佳群像
十大佳片